企業(yè)管理團隊管理人力資源員工管理戰(zhàn)略管理績效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品質管理時間管理安全管理商業(yè)模式經理修煉領導藝術銷售技巧品牌營銷市場營銷客戶服務溝通談判演講口才素質培訓財務管理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幼兒早教小學課程中學課程高中課程大學課程外語學習單詞記憶世界歷史致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經歷成功勵志個人發(fā)展投資理財金融投資股票講座期貨講座國學講座易經風水佛學講座醫(yī)學教學服裝行業(yè)門店連鎖家居建材餐飲行業(yè)房產行業(yè)汽車行業(yè)保險行業(yè)其他行業(yè)百家講壇文明講堂實用技術學習技巧記憶訓練健康講座武術搏擊瑜伽教程美容護膚魅力女性禮儀講座音樂舞蹈美術教學書法講座讀書講座開放課程情緒管理心理學課程說服力執(zhí)行力行銷學微營銷MBA課程NLP潛能
Time:2021-11-16
大。993 KB (33)
方式:百度網盤觀看下載
Tags:
課程講座內容簡介
【讀書】在遠遠的背后帶領講座課程簡介:
薦 語
本書從不越界、不評判、負責任、無傷害、一致性、自我調整六個角度,道出了P.E.T.父母效能訓練的精髓。
因為不越界,所以他人能夠感受到尊重;因為不評判,所以他人愿意敞開;因為負責任,所以我們會擁有更完整的內在、更自由的自我;因為無傷害,我們會帶著愛來與與他人、與世界相處;因為內外一致,所以我們感受得到彼此純粹的初心……
如何與孩子一致性溝通?如何做到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讓我們一起跟著本書,開啟人際溝通的探索之旅吧!
你 將 獲 得
教孩子不去傷害,也教孩子不被傷害
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六個方式
引領我們看見孩子、發(fā)現(xiàn)自我
一致性溝通,不再做煩躁的父母
作 者 簡 介
安心
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資深督導,T.E.T.教師效能訓練課程中國督導,Y.E.T青少年效能訓練課程中國督導。她深耕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十余年,作為國內家庭教育的標桿性人物之一,培訓了近千名E.T.(效能溝通)講師。
精 彩 選 段
1.溝通的本質不在于論對錯,而是在當下的那個片刻,誰被卡住?誰遇到問題?誰需要被幫助?誰要為此負責任?P.8
2.如何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擾時,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P.9
3.于是在最親密的關系里,當對方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時,就會激起我們最深的恐懼,關系越親密,我們投射的感受越深。P.20
4.溺愛不是愛,無條件養(yǎng)育不是放任和溺愛孩子。不去操控孩子的行為,不是說就得委屈和犧牲為人父母的需求。P.190
5.我們很少審視自己的信念,活在自認為對”的世界里。我們秉持的這些信念或價值觀到底從何而來,是父母告訴我們的,是社會告訴我們的,還是由我們自己經驗而來?P.215
注:上述頁碼為句子在實體書中所在的頁碼。
對談實錄:
樊登:各位好,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叫作《在遠遠的背后帶領》。有些書就是這樣,一看書名你就知道它價值觀正確。所以,當時我看了這個書的書名和封面,我就決定請這本書的作者來我們的演播間,然后做作者光臨。歡迎您安心老師!您好!
安心:謝謝樊登老師!
樊登:安心老師從事這個家庭教育工作已經十幾年的時間了哈。這本書的名字是怎么想到的?《在遠遠的背后帶領》。
安心:其實樊登老師做過這么多圖書。對于這個書名,你也應該有一些感覺。就是一本書,書名往往是最難的。我把內容寫出來,有些時候其實蠻順理成章的。那當時在出這本書的時候,我確實給了編輯很多的書名,都不滿意。
那直到有一天我自己在想說,其實到底養(yǎng)育孩子應該是怎么樣的一種養(yǎng)育的方法和方式?我去回顧了一下我自己養(yǎng)育我孩子的過程。以及這十幾年我跟父母打交道的過程。我就發(fā)現(xiàn)說,但凡父母們把自己放在前面,就是很想去引領孩子等等,就會出現(xiàn)問題。就這個養(yǎng)育的過程當中父母就會焦頭爛額。
然后我就去想,什么樣的一種養(yǎng)育的姿態(tài),反而能夠令到養(yǎng)育這件事情輕松一些呢?比如說我們在一個場景里,我們跟孩子有一些活動。通常當父母們愿意置身其后。
樊登:觀察。
安心:觀察,跟隨。然后去跟孩子保持這樣的一種連接,它又不是斷開的。就是說這種置身其后,我就覺得是一種最好的方式。那我就想那么置身其后,突然我就有一個詞就冒出來,那就是我們雖然是帶領,但是,是在遠遠的背后去帶領。于是我當時就把這個書名發(fā)給我的編輯。編輯說,哎,就這個了。
樊登:確實它有一種矛盾感存在。因為我就在生活中觀察很多父母走兩個極端。要么就是他完全控制,他要求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做。這個很強迫。那最后的結果大家都能看得到,父母很累,孩子很累,而且不愉快。
還有一種他說,樊老師,你不用跟我講,我已經學會了,不就是放養(yǎng)嗎?就完全放棄了帶領這件事。就是孩子的價值觀他也不塑造,孩子的行為他也不管,最后孩子變得沒有規(guī)矩。這就是我們說,如果你簡單化地去處理父母跟孩子的關系的話,就容易走這樣的極端。
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在遠遠的背后帶領,就雖然你讓孩子成為了他生活的主角,他在前面走,但是實際上,我們用價值觀在引領他。這就是這本書的內涵哈。
安心:是。
樊登:你所做的這個教育方式叫P.E.T。就是父母效能訓練。能不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什么叫父母效能訓練?
安心:嗯,那我所做的這個,這么些年我在講的一個課程。就是這個剛才您提到的父母效能訓練,那這個課程它其實是1962年的時候就有了。這個課程我們對它有一個名稱,我們把它叫作全球第一父母課程。
那其實這個第一呢,并不是想標榜它是全球最好的這種親子教育。它不是這一層的意思。那它的意思是說在時間性上面。課程的創(chuàng)建者叫托馬斯·戈登。那托馬斯·戈登,他其實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個心理學家。
那當時在1962年的時候,全球還沒有說一門課程是專門為父母們設計的。但是因為他的工作就接觸大量的父母孩子,所以他當時就在想說,全球所有的行業(yè)在他上崗之前,他都必須得接受一些培訓。
但是偏偏這個天底下,最多人在從事的這個職業(yè),也就是我們父母這個職業(yè)沒有人去培訓。所以父母們,其實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托馬斯·戈登,就想出來的這樣的一個想法,他說我要把心理學上的這些東西變得很簡單,讓父母們可以跟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溝通。
所以在1962年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門課程,P.E.T.父母效能訓練。那托馬斯·戈登的一個初心,他說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父母們都會備受責備,說你沒有把孩子養(yǎng)好等等。那他提出來的一個初心就是父母不應該被責備,而是應該被培訓。所以就有了這門課程。
樊登:這個社會上相互責備,好像是一種慣性,就遇到了什么問題,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誰來負責,對吧?是你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但實際上應該更多的站在說怎么辦,怎么解決。
所以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本書里的核心內容。我覺得如果您說是1962年的課程的話,這里邊真的一定是發(fā)生了很多的迭代。因為這個概念都很新。這里邊很多的工具在今天都不過時。
首先我們說第一章叫不越界,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那個界限。比如你第一篇叫中國式界限。,這個界限到底在哪兒?應該怎么劃分?
安心:那我覺得這個界限,其實在我自己學這個課程之前,我一聽界限兩個字,我就覺得很冰冷。就是界限是不是你是你,我是我。就是這種很有距離感的。
但是當我學了這個課程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說,哦,這個界限其實太好把握了。就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日常跟孩子,或者是跟他人接觸,其實都有一個東西。就是我的感受。
就是當你的行為我是OK的,那個感受就是非常正向溫暖的;那當你的行為已經令到我不OK了,那我的身體會是緊縮的,我的人會是退縮的。那其實就以自己的感受為準,或者是說以我自己的接納度。那么事情如果我能夠接納的話,那么我就給到很多你的空間,很多的允許。
這一點是在親子教育里頭,非常少的一個。父母們很多時候都是不管我能不能接納,就像您剛才說的,我要控制你,就最好你按照我來。但我們說就是這個界限就是,如果這個行為是我能夠接納的,那我要最大限度地給到你自由,讓你有一種自主,自我負責的東西。那如果你確實已經干擾到我了。
樊登:誰干擾到誰?
安心:就是比如說孩子的行為。
樊登:是孩子干擾到父母,還是父母干擾到孩子?
安心:孩子。因為這個是從我的主體,從我的感受來出發(fā)。
樊登:從父母的角度出發(fā)。孩子的感受如果讓我不舒服了。如果讓我難受了,那我會怎么樣呢?
安心:那我要負責任地去告訴孩子。但是他不是以一種評價,或者評判的方式。通常父母們可能就會說,你不應該這么做,或者是這么做是對的或是錯的。
但是P.E.T(父母效能訓練)讓我很喜歡的一個地方,他說其實沒有對和錯。就是在這個情況下,這種情形下,誰受困擾了。
你比方說這個父母想要休息。然后孩子發(fā)出很大的聲響。那我們傳統(tǒng)來說,我們就會覺得這孩子不乖,他不好,他不顧及別人,是吧。但是其實在這里,真正產生的一個事情是,孩子在快樂的玩耍。
但是我不OK,我被干擾了,其實是我處在了一個問題區(qū)里頭。那么我是被干擾的人,那這個時候,父母不需要去指責孩子說,你不應該這樣,這就叫作越界了。
但是我怎么樣不越界呢?我要告訴孩子,我想有一個安靜的休息,但聲音這么大呢,我沒法休息。那通過這種非評判的,這種如實地去坦誠自己的(方式)。孩子就有機會去了解到說,當我這么做的時候,別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他也會去調整他的行為。
樊登:這就叫作不去侵犯,然后也不被侵犯,是吧?那什么是被侵犯的狀態(tài)呢?從父母的角度來看。
安心:從父母的角度,就比如說有些時候,比如說我經常聽到父母們說,我的孩子就是會來弄一下我,踢一下我,打一下我;蛘呤且笪易鲆恍┚褪俏夷芰σ酝獾。
樊登:有的孩子甚至揪媽媽的頭發(fā)。
安心:太常見了。對,太常見了,就揪媽媽的頭發(fā)。有些時候當我們進入父母這個角色的時候,不知不覺有些時候會把自己神化。就覺得我是你媽,我是你爸,我應該讓著你點,或者我應該無私一點。那你就算有一些侵犯的行為,好好好,我忍著。
但這個往往會讓孩子,他會一再地去試探。因為他不知道界限在哪兒里,我覺得其實這個對孩子的這種責任心,這種價值觀的形成,其實并不是一件好事。
樊登:這就是為什么溺愛到最后,甚至會傷害父母的原因。
安心:溺愛其實我覺得也會傷害孩子。
樊登:對雙方都傷害。因為他通過傷害父母來傷害自己。就是那個界限已經沒有邊了。這里邊有一條叫作解除都是因為我”的魔咒,這是什么意思?
安心:這個很好玩,這個是父母效能訓練里頭一個很精髓的地方。P.E.T.有一個概念叫作行為窗口。那么這個行為窗口就先區(qū)分說,現(xiàn)在這個事情發(fā)生了。那么受困擾的是誰?
那因為通常,剛才您也講到。就是我們其實特別害怕,自己是錯的一個。所以但凡有一個什么事情發(fā)生,我就覺得是不是我干了一點什么?是不是都是我?那這個就會令到關系很困難。那如果,本來就是孩子處在一個問題區(qū),他有一些困擾。
你比如說這個孩子,在學校里受到一些挫折了。然后回到家里來,他可能就不開心,可能耍點脾氣什么的。然后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分不清楚是孩子需要有一些協(xié)助。父母可能就會也容易跳進這個問題去說,你干嗎,你怎么回來就這樣,我哪里對不起你了嗎?他就會自己也就是跳進去。然后就是一桶漿糊。
但是如果說我很清晰說,有些時候他人有一些情緒也好,你孩子也好,老公也好。他其實跟我沒有關系,其實他自身遭遇到了。那么這個時候我就有一些能力,從旁去做一些協(xié)助。
樊登:這也是一種界限。您說的這個狀況,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中,甚至都很多,太多了。就是很多孩子長大了以后,他跟周圍的人矛盾很多。原因是因為別人說什么他都覺得你在說我,你這是針對我。我每天要給我們的很多年輕員工做很多的工作,我說人家說的是事,人說的不是你。但他們就覺得很委屈,他們覺得我做錯了事,覺得罵我。就是始終沒有長大,沒有把這個界限感確立清楚。
安心:對。所以我說這是一個魔咒。
樊登:應該從這么小的時候,就解決這個問題。
安心:是,我們很多這個我學員的孩子,就是特別好玩,他們就學會這一點。有些時候,當父母們有些情緒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反過來跟父母講,媽媽,我知道現(xiàn)在你有情緒,它不關我事,你需要我?guī)椭鷨幔亢⒆訒鷭寢屨f這些。
當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我們有好多父母跟我反饋說,太神奇了!說當我能夠很清晰的時候,我的孩子也能夠很清晰。
樊登:你看我們家前兩天嘟嘟要找一個東西。上學需要一個證件,他一般都是自己收的。他收起來了以后,結果找不著了。后來那個他外公外婆就說,你要學會收東西,你的東西不能亂放,你怎么怎么樣。然后他就委屈就哭。他就覺得他們這樣說我。我放那個地方是固定的,他們給我收起來了。然后就在那兒難過地哭。您覺得這里邊是誰越界了呢?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孩子沒有掌握好這個不關我事的這個原則,還是外公外婆沒有掌握好這個批評人的這個尺度?
安心:我覺得這就是溝通里頭的一種障礙,那這個障礙就是指責,責備。就剛才我講,明明是孩子遇到一個困擾的,對不對?那這個時候外公外婆,可能就是心里邊就會產生一些焦急,焦慮。他就沒辦法去意識到說,這是孩子需要一些協(xié)作,F(xiàn)在這個嘟嘟找不到東西,有些著急了。那這里頭有一個心理學上叫作......
樊登:投射。
安心:對。就是如果我能夠這么清晰地,去幫你,傾聽你,描述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嘟嘟反而有機會冷靜下來。他一冷靜下來,他反而知道說回想一下,我大概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樊登:共情的這種描述就可以。
安心:但是如果說,你看你看,你平時東西叫你不要亂放。那個火一下子上來。
樊登:對,大量的家庭里面都這樣說話的。都是說你看跟你說過多少次,你自己的事不好搞。就這樣。
安心:對,我們把這個叫作溝通的絆腳石。
樊登:這其實是家長在這方面已經越界了。這樣講話是越界了。那孩子的那個感受有問題嗎?,孩子會覺得我被欺負了,覺得這個他們老說我,都把鍋甩在我頭上這種。
安心:其實他還蠻正常的。
樊登:這是正常的反應。
安心:這是正常的反應。對,你比如說樊登老師,你今天這個這么一件事情煩惱了。然后旁邊的人上來一通說,你都樊登老師,你不應該這樣。你一聽。
樊登:你憑什么?
安心:對。所以孩子的反應,我覺得還挺正常的。
樊登:所以這第一章。就是告訴我們說不要越界。就是不要因為自己過度的擔心,或者是這種投射的情緒,牽扯到對方的麻煩當中去。而應該知道誰的麻煩歸誰來解決。
我們要幫助孩子理清這件事,認清他的情緒。是這意思哈。
安心:其實很簡單,如果是孩子遇到麻煩了,那我們就是一個協(xié)助者。那如果說我遇到麻煩了,那我就要為自己負起責任來,去很一致地去表達。然后這個表達不是說,你怎么不好了,這個表達是說此刻我發(fā)生什么了。這個是一個區(qū)分。
如果是說這個問題,是我們雙方共同處的。比如說有些矛盾的沖突,好,那我們一起來解決。它界限其實也很簡單。
樊登:這里邊說孩子本有的一個智慧,叫自我修復,這個怎么理解呢?
安心:這個在根據我自己就是,多年的這種養(yǎng)育孩子,然后我也去觀察其他的孩子,我就發(fā)現(xiàn)了,說很多孩子其實只要父母能夠給到一些空間。那么他慢慢,他就會有一些自我的修復。
你比如說我的書里有寫到,我妹的孩子,當他去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最早的有的時間回來,他就會有一些就是打一下我,或者是說用模仿老師的這些語氣,來說一下我。然后我發(fā)現(xiàn)的時候,當我不去指責他,我甚至陪著他玩這些游戲,他慢慢慢慢地,他自己就回到一個正常的一個狀態(tài)了。所以他其實都有一種自我修復的。
你比如說我的學員,前幾天我有個學員遇到一種情況,就是這個帶孩子的這個阿姨帶了四年,然后這個阿姨要走了。然后這個媽媽就非常著急和緊張,她說怎么辦?怎么辦?孩子可能會不舍,但其實我們說,就是這個就很簡單,就是允許他,就是讓他可能有一些情緒的流動,有一些不舍。然后媽媽給到一些陪伴,這個自我修復就開始了。過段時間之后,他慢慢就接受了這個現(xiàn)狀。他心里頭也沒有什么壓抑的東西。
樊登:最多哭過一兩次就可能沒事了,甚至有的孩子都不會哭。
安心:因為他情緒流動了就好了。
樊登:所以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要給他一個空間,給他一個自我修復,自我成長的空間。但是昨天我還跟一個朋友聊天,就說因為現(xiàn)在很多獨生子女,這個獨生子女帶來的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父母的過度聚焦。
就是本來父母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你像我們小時候好幾個孩子的話,那父母要忙工作,要照顧老大,老二,都不一樣。現(xiàn)在就剩一個孩子以后,全家四個老人,加上兩個父母,六個人對一個孩子,再加保姆全部盯著這一個孩子。這種過度的聚焦,導致孩子沒有自我修復的可能。
安心:就是你想,我每一個舉動,都在很多雙眼睛之下。
樊登:你是不是不高興?你有什么感覺,你需要我?guī)湍阕鍪裁?就這孩子想自我修復都沒機會。旁邊人老哄著他,老去搞他,或者指責他,說他。所以你現(xiàn)在想想,這做一個孩子壓力太大了。
安心:是,我常常跟我們學員講,我說什么是愛?愛就是創(chuàng)造空間讓事情得以發(fā)生。所以就是能夠給到孩子一些空間感,一些隱私感,其實是有助于他自己內在很完備地、完善地去發(fā)展他的自我。
樊登:甚至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看什么書,在玩什么游戲,在看什么電視,他都要伸手說不要做了,換那個。你完全沒有讓他去體會去改變的機會,去探索他的生命。
安心:我前段時間跟一個做教育很有名的一個教授去聊當下這種孩子的這種狀況。因為他接觸很多的中學生,他說很多的中學生,現(xiàn)在就是社會上出現(xiàn)的這種佛系、空心病。就是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什么都好。這其實是挺可怕的。所以他這個跟父母,跟孩子的互動也有關系。孩子對這個感興趣,父母說,這個不要,不要,你要這個這個。久而久之他說,你說了算,我自己,我也不去思考。
樊登:所謂獨立的選擇,獨立的空間,是來自于他有這個機會。我們如果剝奪了他這個機會的話,就沒有獨立性。
安心:對。然后反過來,有些時候,父母就會說,你看我這孩子,他都不獨立,不自主,他其實前面已經被剝奪了。
樊登: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首先要把界限搞清楚。你是你的事,我是我的事,我不會操太多的心。
安心:是,同時我又是當你需要的時候,我會陪伴到你。
樊登:而且要分清楚說這事不是指責。而是我有我的感受,我有我的情緒。那我也能看到你有你的感受,你有你的情緒,我們來解決問題,
安心:對相互有很多的允許和信任。
樊登:這把我們之前講的《非暴力溝通》,什么《關鍵對話》全都融在這里邊了。那接下來第二章講不評判。就是第一個標題就特有意思,沒有不乖這回事。這不乖的孩子太多了,您這兒竟然說沒有不乖這回事。
安心:對,那通常我們會覺得說孩子,這個比如說我們說孩子撒謊也好,孩子這個行為是為了尋求關注等等。托馬斯·戈登很有意思,他說不存在偏差行為。他說所有父母認為說孩子不乖,其實背后都是因為孩子有一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然后他也說,那說孩子不乖,其實是一種標簽,這里頭也有一些不平等、不夠尊重的地方。他說你會說一個大人不乖嗎?樊登老師你不乖。
樊登:我做大人的時候就是說你不職業(yè),你比較笨。就是罵人了基本上。但是確實很少用不乖這樣的詞。
安心:對,父母效能訓練他是非常人本的。因為他整個是源自于人本主義心理學。他是哪怕是一個嬰幼兒,他都用很平等的語言去溝通。所以他說其實沒有所謂的不乖。當我有一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那我可能就會有一些行為上,會出現(xiàn)一些行為上,通過行為來表達。
樊登:你看我舉個例子,您來幫分析一下。前兩天我一個朋友,他從來不打孩子的。結果,前兩天打了他孩子一頓,過來跟我講的時候,也覺得挺痛心的。他自己也覺得很痛心。他兒子一個暑假,北京這次暑假這么長時間,漫長的暑假,一個暑假過去,一張作業(yè)都沒寫。就是所有的作業(yè)完全沒寫。
后來到學校去以后,老師說怎么一個字都沒寫,就把家長找來罵了一頓。他回家打了他兒子一耳光。這聽起來我們也很難過,那你說這種行為也叫作不乖?
安心:他其實是,就是我們要去看一個行為的表面。就是如果單純從行為的表面上,我們可能會說,這個孩子不乖,這個孩子怎么樣。但實際上父母效能訓練的養(yǎng)育它其實是說,我們要透過表面的行為。然后去看到底下孩子正在發(fā)生什么?那他其實如果說在這里頭,他如果到最后一天,說一個字都沒有交,他一定是發(fā)生了一些什么。那父母其實要去好奇的是這個部分。寶寶,今天聽到老師這么說,我也覺得很驚訝,那同時我也很好奇就是為什么整個暑假,這么漫長一個暑假,你一個字都沒寫?
樊登:就是我就玩得很開心唄,我覺得特別好。
安心:其實他有一些需求是他要放松。
樊登:我忘了這事了。
安心:忘了這事了,對,這個其實回過頭來,我們要去看到說,那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父母,那我給到孩子的關注是多少。那P.E.T.里頭有強調一點就是說,如果孩子一旦出現(xiàn)一些我不能接納的行為,我是要及時表達的,那他就不會累積。
所以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其實雙方都有一些未盡的責任。
。。。。。
158資源整合網:提供各類學習資源,名師講座視頻,培訓課程視頻,音頻,文檔等···各類教程下載觀看。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
讀書講座課程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