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紹愚】《論語》研讀
《論語》乃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語錄體,是流傳下來的語錄體的匯編?芍^漢語文章的典范。它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蔣紹愚
北京大學
現(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和國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主要研究方向:近代漢語研究,漢語歷史詞匯學,古典詩歌語言研究。主要著作有:《古漢..
孔子及其時代(二)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楊本 17·5)費:古音沒有輕唇音 f ,按古音該讀bì 去聲。首先看,何晏的【集解】、朱熹的【集註】,我們認為是重要的參考資料。1、末之也已【集解】:擾為季氏宰,與楊虎共執(zhí)季桓子而召孔子。之,適也。無可之則止耳,何必公山氏之適也!炯]】:弗擾,季氏宰,與楊虎共執(zhí)桓子,據(jù)邑以叛。末,無也。言道既不行,無所往矣,何必公山氏之往乎?“末”沒地方,“之
蔣紹愚 北京大學 教授《論語》包含的東西太多太大我們要從哲學歷史的角度去看,我們還要從文學的角度去看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攻: 1,攻治(研究) 2,攻擊已:止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攻:一說研究,一說攻擊。也已:停止。歷來對這句話的理解說法不一。又如: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鬃邮呛苌僦v異的。與:一說和,一說贊譽贊同同意。這樣也有兩種解釋。所以,我們理解論語,必須深入到孔子的內(nèi)心,理解他的思想。從古到今,論語有多種版本,注釋論語的更是汗牛充棟。 正確地理解《論語》
論語研讀孔子及其時代1孟子-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知人論世。16.2 天下有道 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 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自諸侯出 蓋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 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執(zhí)國命 三世希不失矣。陪臣:臣之臣。陪,重也。權(quán)力的下降過程。 16.3季文子 季武子 季悼子 季平子 季桓子 魯桓公后代-長子為君,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為卿,季平子家臣陽虎(陽貨)掌權(quán)。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饋)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途。
。。。。。
本站視頻名稱:《論語》研讀
作者:蔣紹愚
出處:北京大學
孔子及其時代(一)
《論語》的名稱、版本和注本(一)
孔子及其時代(二)
孔子及其時代(三)
孔子及其時代(四)
《論語》的閱讀與理解(四)
《論語》的閱讀和理解(一)
《論語》的閱讀和理解(二)
《論語》的閱讀與理解(五)
《論語》的閱讀和理解(三)
《論語》的閱讀與理解(六)
“仁”的思想(一)
“仁”的思想(二)
“仁”的思想(三)
“仁”的思想(四)
“仁”的思想(五)
“仁”的思想(六)
“仁”的思想(七)
政治思想(一)
政治思想(二)
政治思想(三)
政治思想(四)
政治思想(五)
政治思想(六)
哲學思想(一)
哲學思想(二)
哲學思想(三)
哲學思想(四)
修身與教學(一)
修身與教學(二)
修身與教學(三)
文藝思想(一)
修身與教學(四)
文藝思想(二)
修身與教學(五)
文藝思想(三)
158資源整合網(wǎng):提供各類學習資源,名師講座視頻,培訓課程視頻,音頻,文檔等···各類教程下載觀看。
推薦:只需¥98 充值開通(終身VIP會員)就可以
終身免費下載學習全部資源,非常超值!
【點擊立即開通】